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改扩建项目依托现有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进排洪渠,污水经管道收集后排至场区污水处理系统。 本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后所产生的综合养殖废水依托场内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好氧处理-消毒”综合处理方式,综合污水经拟建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后回用于周边林地的灌溉,不外排。 2、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①贯彻清洁生产方案及措施,各类废物尽量做到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②在废水管道、设备、废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各固废间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分区防渗 本改扩建项目场区分为一般防渗区及简单防渗区, 1)一般防渗区 ①污水管网 尽量采用PVC管,若采取混凝土结构管,需含有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1.5mm的衬层。污水管道接口必须密封紧密。 ②隔油隔渣池、事故应急池、污水处理站、集污池、沼气池、反应沉淀池、污水管道、猪舍、变电房、生活区消毒池、危废间等建筑物做好防风防雨。地面防渗防漏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Ⅱ类场进行设计,防渗要求:采用单人工复合衬层作为防渗衬层,人工合成材料采用≥1.5mm的高密度聚乙烯膜;黏土衬层≥0.75m,渗透系数≤10-7cm/s,防渗能力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第6.2.1 条等效。建议于单人工复合衬层的上面再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采用优良品质的材料。此外,变电房和危废间出入口须设置截流缓坡,沼气池须按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进行建设。 ③堆肥车间 严格按照国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的要求采取防泄漏、防渗、防雨措施,出入口设置截流缓坡。堆肥车间产生渗滤液设地渠收集后直接排入集污池中处理。 2)简单防渗区 对原料储存区、场区道路、办公生活区等进行地面硬化。 3、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改扩建项目建成运营后,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猪舍、污水处理的恶臭气体、沼气发电燃烧废气等。 本改扩建项目猪舍恶臭通过加强猪舍管理+优化饲料+除臭剂除臭+加强绿化来改善影响,堆肥车间恶臭通过、污水处理恶臭通过密闭收集后,分别经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后无组织排放、同时周边喷洒除臭剂和加强绿化来改善影响;沼气发电时产生的燃烧废气沼气预脱硫措施由1000m3/h的风机引至15m烟囱排放,与经水喷淋装置处理后的发电机尾气一起排放;食堂油烟经静电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由专用烟管排放。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噪声污染源主要为猪舍通风设备、水泵、猪吠叫声等。本改扩建项目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措施,避免猪的争斗和哼叫;拟选用低噪声设备;对污水泵机组和发电机等噪声大的设备,在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减震装置;总图布置尽量将噪声大的噪声源远离厂界和敏感点,通过距离衰减降噪;加强高噪声车间外绿化;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使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各猪舍周围和猪场内、场址边界等处尽可能加强绿化,多种植高大乔木,既可以美化环境,同时可以起到隔离带和辅助吸声、隔声作用。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养猪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猪粪、病死猪尸体及胞衣、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沼渣、畜牧医疗废物、消毒剂废包装材料等。 (1)病死猪尸体及分娩胞衣收集后暂存于冰柜中,定期交由有处理资质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 (2)猪粪、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沼渣收集后送至堆肥车间进行堆肥,经堆肥发酵形成的农家肥交由附近农户综合利用或用于周边林地的施肥。 (3)危险废物 本改扩建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医疗废物、消毒剂废包装材料、废机油、废机油桶、废含油抹布,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置。 |